<pre id="5xpm9"></pre><acronym id="5xpm9"></acronym>
    <acronym id="5xpm9"><strong id="5xpm9"></strong></acronym>
    引力播 家在蘇州 微博 微信
    首頁 要聞 民生 社會 理論 時評 文體 教育 旅游 圖聞 專題 工業園區

    選題策劃

    張云霞 高巖

    稿件執行

    韓麗媛 惠玉蘭

    據市商務局統計,到2022年底,全市在冊加油站(點)共804座。最近,記者觀察到“兩桶油”(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的加油站正加速“變臉”,電、氫、光伏等新能源的身影陸續出現,逐步從傳統的單一能源走向多元供給,成為綜合能源“加能站”和“服務站”。

    加油站的變化反映了國家能源戰略的優化調整。從我市看,能源結構調整步伐正進一步加快,能源清潔化提升將主要依賴外部電力受入,消費結構將由“石化為主”向“清潔低碳”加快轉變。從內燃機車代替蒸汽汽車開始,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就與車輛的流行息息相關。截至去年10月,蘇州市擁有新能源汽車20.3萬輛,接近2021年底時的兩倍,占總保有量的4.1%,電動化率相比2021年底提升1.6個百分點。預計至2025年,蘇州市電動汽車保有量約38萬輛,電動化率約為7.2%。

    與此同時,遍布城市各個角落并形成密集網絡的加油站,其升級改造也是當下城市存量更新的重頭戲。加油站大多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拐角處。利用好這一優勢,實現與城市微更新項目共建賦能,整體提高城市面貌,對打造人民的城市和有溫度的城市,是非常有益的嘗試。一些加油站已經在提供休憩、深化服務和精品消費等方面大力升級,正在努力朝“城市驛站”的方向轉型。

    充換電

    加油站的“新賽道”

    《蘇州市“十四五”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規劃》明確,我市將進一步優化布局充換電設施,預計到2025年,全市累計建成居民充電樁31.2萬個,形成“適度超前、布局合理、便捷高效、智慧互聯”的充換電服務網絡,成為蘇州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中石化江蘇蘇州石油分公司在蘇州高新區建成中國石化首個油電混合能源站,站內配備3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6把充電槍,可供6輛車同時充電。“一經啟用,效果非常好,很多網約車、綠色貨運車排隊來這里充電。”中石化蘇州馬運路加油站站長劉有鼎說,約半小時的充電過程中,很多司機會選擇在站點吃個飯、休息一下,然后把車開走。

    據統計,到目前中國石化在蘇州設有油電混合站累計50個,去年累計充電量2809萬千瓦時,日均每個充電槍的利用率達30%,月度最高服務了近15萬車次充電。最突出的為中石化相城金龍加油站,相比建成初期月均用電量翻番,達11萬千瓦時。此外,中國石油在蘇州目前已在10座加油站布局充電業務。

    換電站也在加速建設中。2021年4月15日,中國石化與蔚來戰略合作正式達成,未來五年中國石化將建成5000座充換電站。記者獲悉,今年中國石化將在常熟落成首個換電站,實現加油和充換電功能全覆蓋。

    “我經常去的一個充電站好像易主了,換上了大品牌的門面。”新能源汽車車主張青平時經常在蘇州高新區一處地下充電站充電,該處充電站由社會充電企業蘇州億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但前不久充電站換了門面變成了殼牌充電站。該公司一位負責人透露,“公司已經被殼牌全資收購,不過后期運維還是原來的團隊。”原來2020年,殼牌集團就與比亞迪簽署了全球戰略合作協議,擬成立合資公司,布局中國發展電動汽車充電網絡。目前蘇州億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原有的30多個充電站已全部變更為殼牌充電站。

    蘇州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探索解決居民充電難題的新舉措、新方法,為市民綠色出行提供更多電力“加速度”。從產業帶動效應來看,“十四五”期間需投資約60億元建設充換電設施,到2025年,帶動電動汽車行業產值增長843.4億元、動力電池行業產值增長328.21億元。

    “油氫電”合建

    加油站的“新場景”

    在業內看來,氫能與傳統油氣產業鏈關系緊密,推進油氫合建站布局是目前最具經濟性的氫能應用商業模式。近年來,蘇州順勢而為,抓住氫能潮流,加快油氫合建站建設步伐。

    一輛5.4米長的廂式貨車在中石化張家港朝陽綜合加能站花了十分鐘就成功完成加氫。這是蘇州首座對外商用油氫電綜合加能站,站內不僅可以加油、充電,每日還能滿足40輛氫能源公交車或80輛物流車的加氫需求。該站站長趙杰介紹,中石化張家港朝陽綜合加能站具備35Mpa加氫能力,日加氫量達500公斤,可滿足國產常規車型加注接口和壓力,采用雙計量模式,實現兩車同時加注、互不干擾,可以用于公交、重卡物流車等車輛的加氫。

    記者獲悉,張家港是《長三角氫走廊建設發展規劃》明確的“氫走廊核心點”,目前已初顯產業集聚效應,擁有30多家涉氫企業,前年氫能相關企業產值達到140多億元。“張家港產業鏈配套完善、創新要素集聚、應用場景豐富,因此成為氫能產業終端企業天然的應用環境。”中石化江蘇蘇州石油分公司發展基建部工作人員說道。

    2021年,蘇州市發布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35年,蘇州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將突破千億元產值,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10家以上,建成加氫站70座,將蘇州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高地。此前,蘇州市還發布相關政策,對全市加氫站建設進行扶持,單個加氫站按照項目實際建設中設備投資的20%給予一次性補貼,單個加氫站建設最高補貼額不超過400萬元。

    據悉,中國石化也獲得了相關補貼,并嚴格按照國家關于加氫站建設的規定,參照加油站安全管理以及國外加氫站建設要求,制定了適用于油氫電合建站的安全運行、人員儲備、設備管理、生產作業、監督檢查和應急預案等系列安全管理規定。

    去年,中石化江蘇蘇州石油分公司同蘇州的金宏氣體、國富氫能、蘇汽物流、中車氫能、氫力氫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市場需求,加大對加氫、充換電等清潔能源項目的投入力度。中國石化今年將在吳中區投用一座油氫合建站。中國石油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正積極加快油氫合建站建設步伐。

    光伏發電

    加油站的“新服務”

    目前,蘇州多個加油站的站房頂部已經鋪上一排排光伏電板,不僅綠色環保,長期來看還能為加油站降成本。

    “這里的洗車服務挺便利,四分鐘搞定,只要十五塊,還可以用加油積分兌換洗車券。”張女士送女兒上學后常會來中石化吳江鱸鄉加油站洗車。加油站周邊遍布著學校、醫院及居民區,據統計,一天最多有150輛車來這里“洗澡”。該站站長翁永明介紹,站點日均服務2500多人次,前年還升級了服務驛站,為環衛工人等戶外工作者提供開水、手機充電等公益服務,到站停留率提升至三分之一。“特別是春節期間,來洗車、維護的人很多。”目前加油站里附帶了充電、洗車、維修、咖啡等多樣化服務,用電量上漲了不少。“有了光伏太陽能電池板后,只要有陽光,站內就有免費電用。”翁永明說,在站房的上方,東南朝向鋪上約200平方米的光伏電板,月均發電3000千瓦時,夏天陽光充足時會更高,基本覆蓋照明等用電需求。

    根據測算,分布式光伏電站每發一度電,相當于節約標準煤0.4千克,減排二氧化碳0.947千克。以中石化吳江鱸鄉加油站為例,其房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22千瓦時,每年可發電8030千瓦時,預計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2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6噸。

    據中石化江蘇蘇州石油分公司發展基建部工作人員介紹,一座光伏發電站從審批到建成最快約2至3個月,目前在蘇州地區加油站已建成光伏發電站18座,其中去年建成10座,同比上升了25%。據統計,去年中國石化光伏站點發電量37.5萬千瓦時,未用的綠電還可以采用余電上網的方式供給國家電網,在低碳環保的同時降低加油站運營成本,去年余電上網量達8.2萬千瓦時。“今年還將繼續提高光伏發電站的覆蓋率,推動加油站實現綠色、節能、環保。”中國石化相關人員表示。

    “驛站化”運營

    加油站的“新方向”

    加油站的轉型升級雖已初具成效,但要探索新的運營模式仍需多方齊頭并進。

    去年,《蘇州市氫能產業發展指導意見(試行)》發布,蘇州將加快氫能產業創新突破,到2025年,產業鏈年產值突破500億元,建成加氫站近40座,公交車、物流車、環衛車和乘用車批量投放,運行規模力爭達到10000輛,持續改善用能結構,為相關企業建設運營加氫站提供有利市場環境。“充電行業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品牌和資本進入,行業競爭必將更加激烈。”新能源領域資深人員張徐升分析認為,“兩桶油”拓展充電業務這塊“蛋糕”有著很大優勢,因為他們有現成的網點。不過,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充電時長,這對充電設備和電池企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歸根到底,還是需要具備能在10分鐘內完成充電的能力,不然傳統的加油站很難把充電這塊業務做起來,車主還是會把車開到離家最近的商業綜合體或者小區附近的充電站去充電。”

    國內如上海等城市,已經將加油站納入城市更新,并且在向“城市驛站”的運營方向發展。同濟大學景觀學系主任章明教授認為,以加油站為代表的基礎設施應逐漸向著景觀化和建筑化的方向升級,加油站是城市基建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在保持基礎服務功能和商業標識的前提下,盡力挖掘文化性和在地性并疊加功能的復合性。打造“城市驛站”,一方面,可以通過復合型功能,如增加消費和展示場景來嘗試多元化運營,另一方面,可以極大降低加油站的“鄰避效應”(由于安全等問題,加油站往往會被附近居民所抵觸,但日常生活又離不開加油站,這一矛盾便是鄰避效應的特點)。通過加強與市民生活的連接度,在大家更易于接受,實現加油站運營多贏的局面。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宋式點茶
    快樂健身
    愛美之心
    觀展學史
    逛小鎮 品文化
    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