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5xpm9"></pre><acronym id="5xpm9"></acronym>
    <acronym id="5xpm9"><strong id="5xpm9"></strong></acronym>
    引力播 家在蘇州 微博 微信
    首頁 要聞 民生 社會 理論 時評 文體 教育 旅游 圖聞 專題 工業園區

    □程勤旺

    黨的十八大以來至今,習近平總書記56次“下團組”參加兩會審議討論。其間,總書記的每一次重要講話都在開辟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比如去年在內蒙古代表團首次提出的“五個必由之路”,不僅寫入了二十大報告,而且作為收尾之筆面向全黨再次強調“必須牢記,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可見其分量和意義之重。而總書記此次在江蘇代表團提出的“四個必須”重要論述,系統闡述了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既包含認識論也包含方法論,同樣為我們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

    怎樣理解“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筆者認為,這個“必須”所指出的,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是一個各有側重、相互貫通、有機聯系、邏輯嚴密的整體,是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的辯證統一,因此必須要注重其完整性、準確性和全面性,不能自行割裂、不能有所偏差、不能管中窺豹。比如在城市有機更新中,既要創新方式方法,又要協調輕重緩急;既要做到綠色環保,又要考慮空間開放;同時還要兼顧成果分享、利益共享。只有充分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才能做到完整、準確、全面;只有完整、準確、全面加以貫徹,才能構建好新發展格局;只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才能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怎樣理解“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個“必須”所指出的,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所謂“高質量”的意義,實際上就在于“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質的提升為量的增長提供持續動力,量的增長為質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礎,二者相輔相成、互優互促。作為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我們應當敢闖敢干、率先破題,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實現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發展,切實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為全國探路,為全局添彩。只有充分堅持“自信自立”,才能堅定提質的決心和增量的信心;只有把提質和增量有機統一起來,實現協同并進,才能推動經濟發展質高量足、行穩致遠。

    怎樣理解“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這個“必須”所指出的,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動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團結帶領人民開創了改革開放新局面。在今年兩會閉幕后的記者會上,李強總理再次強調,在新征程上“我們還必須吃改革飯,走開放路”。而就在本月中旬,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目標直指制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各種痛點難點問題。同樣在3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并發表主旨講話,面向全球發出文明倡議和發展愿景,再次力證“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只有充分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守正創新”,才能持之以恒深化改革開放;只有通過改革開放增添動力、激發活力,健全完善體制機制,深入轉變發展方式,才能不斷形成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怎樣理解“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個“必須”所指出的,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答案:人民幸福安康。這次在江蘇代表團,總書記談到了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等重要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謀劃和推進工作時,要注重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以自身辛苦指數換群眾幸福指數,把發展的大成果轉化為民生的高品質。只有充分堅持“人民至上”,把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實抓好,才能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只有通過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使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宋式點茶
    快樂健身
    愛美之心
    觀展學史
    逛小鎮 品文化
    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