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5xpm9"></pre><acronym id="5xpm9"></acronym>
    <acronym id="5xpm9"><strong id="5xpm9"></strong></acronym>
    引力播 家在蘇州 微博 微信
    首頁 要聞 民生 社會 理論 時評 文體 教育 旅游 圖聞 專題 工業園區

    花窗之美就在于隔與不隔之間。(蘇式花窗博物館供圖)

    花窗之美就在于隔與不隔之間。(蘇式花窗博物館供圖)

    □蘇報記者 梅蕾

    蘇式花窗博物館坐落于蘇州平江新城平海路158號,館內藏有3300余件蘇式花窗。每逢周末,觀眾絡繹不絕,還會有不少未成年人在家長的帶領下前往博物館參加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

    蘇式花窗是蘇作家具的一大代表,在蘇式建筑藝術中扮演著獨特而重要的角色。每一扇花窗,都是一幅畫,一段人文故事?;ù半[于園林中和民間宅院里,透過花窗,往里看或者往外看,都是一幅別致的景象。在館長蔡曉嵐看來,花窗之美在于隔與不隔之間,它既阻隔了空間又溝通了空間。就如同有學者形容蘇式花窗像園林的眼睛,讓園林呈現出神采與魅力。

    蔡曉嵐的收藏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建成蘇式花窗博物館前,這些花窗被安放在一座廠房內,以花窗家具陳列館的名義對外展出。2013年11月,蘇州市民辦博物館扶持項目對其予以館舍租金補助、免費開放補助和學術成果出版獎勵。這是自2013年《蘇州市民辦博物館扶持辦法》出臺后,蘇州市首次對民辦博物館實行扶持。同時,經蘇州市政府、姑蘇區政府、蘇州市文廣新局等多家單位協調,2013年12月,全國首座蘇式花窗博物館落成。馮驥才先生聽聞這個喜訊,特意為博物館題寫了館名。

    蘇式花窗博物館成立以來,累計接待參觀訪客10萬余人次,舉辦400多場主題文化沙龍、雅集。除了展示和傳播蘇式花窗文化以外,還以此為平臺,讓更多人感受蘇州的曲藝文化、茶文化、美食文化等蘇式傳統文化生活的魅力;建設“紅韻”課堂,透過花窗看黨史,舉辦數十場紅色主題教育活動;積極與教育系統共建,建立蘇州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課堂,累計接待中小學生3萬余人,積極參與“博物館進校園”,在多所學校建立分館,讓更多孩子體驗和了解蘇州傳統文化,組織創建“我是小小花窗人”非遺主題課程,每周走入蘇州各大中小學校;與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蘇州科技大學、蘇州工藝美院、高博學院等在蘇高校共建實訓教研基地,從學術研究、文化保護到技藝傳承等方面與高校展開合作;與各級婦聯、殘聯多次聯辦生活美學體驗活動,豐富特殊群體關于蘇州文化的體驗……蔡曉嵐表示,在蘇州建設“百館之城”的大背景下,他們將緊跟時代步伐,爭當民辦博物館中的排頭兵、領航員。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宋式點茶
    快樂健身
    愛美之心
    觀展學史
    逛小鎮 品文化
    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