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交通運輸指揮“超級大腦”調查報告
選題策劃 張云霞 高巖
稿件執行 徐蘊海
新聞背景
512TB視頻存量,4200萬條衛星定位數據——這是蘇州市交通運輸應急指揮中心(TOCC)平均每天產生的數據量。如同一個活躍的超強“大腦”,在TOCC,蘇州大交通運輸領域的一舉一動,時刻都在大數據監控覆蓋之下。
1月12日,“蘇州市交通運輸應急指揮中心”掛牌,較5年多前的“蘇州市交通運輸指揮中心”,增加了“應急”兩個字,職能從原來的“行業監管全覆蓋、應急處置全過程、數據分析全領域、信息發布全天候”模式,向“強化行政執法事中事后監管,強化行政服務聚焦惠民”的“兩強”重點進行深化。該中心的監管范圍包括:公路運行監管,對全市市管高速(蘇嘉杭、繞城)及滬蘇浙高速近400公里,普通國省干線公路近1000公里的路網運行情況進行監管;水路運行監管,對全市2786公里通航水域的航行情況,及38個水上風景旅游景區、1000多艘旅游船艇進行監管;港口安全監管,對全市742個危險品儲罐進行安全監管,并接入了張家港港、太倉港、常熟港等地的港口視頻及重點危險源三維監管系統,安全監管可視、可控;營運車輛監管,對全市1.2萬輛營運車輛實施動態監管;公共交通管理,對市區5000輛公交車、4800輛出租車進行動態監管。
監管如此龐大的交通運轉體系,需要一個“超級大腦”。記者近日深入采訪,挖掘了幾個“TOCC”的數據故事。
蘇州市交通運輸應急指揮中心指揮大廳內,工作人員正在觀察、分析交通大數據。(蘇州市交通運輸應急指揮中心供圖)
1秒鐘2.9萬條衛星定位數據
身處面積約700平方米的TOCC指揮大廳內,記者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大數據上的蘇州交通運輸。
眼前是一幅面積為132平方米的監控大屏,由64塊電子顯示屏拼接而成。面向大屏,大廳內從左到右共設有3類席位,100名工作人員分成4班,24小時輪班值守。左邊區域是交通熱線專區,通過12328、96196交通服務熱線受理市民的咨詢投訴等;中間是陸上監管專區,負責全市公路路網、重點營運車輛以及公共交通的動態監管;右邊是水上監管專區,負責全市港口、內河交通的綜合監管。
“這里有覆蓋全市大交通運輸領域的監控網絡和交通智能感知系統。”TOCC指揮聯動工作負責人姚俊介紹。用數據來表達,便是接入視頻18000多路,平均每天視頻存量達512TB;衛星定位數據4200萬條,平均1秒鐘有2.9萬條。
數據的來源頗為龐雜:首先是衛星定位數據,產生于市區5000輛公交車、4800輛出租車以及全市范圍內1.2萬輛“兩客一危”,即客運班車、旅游包車、?;愤\輸車。其次為監控視頻,從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干道、客運車站、已經完成電子化改造的公交站臺以及港口碼頭等處源源不斷地輸送。記者從蘇州公交公司方面了解到,1輛公交車最多的安裝了8路監控視頻,車外反光鏡有2路,車廂內部有6路,分別為駕駛室3路、前后門各1路、車廂中部1路。
主要分布在普通國省干道的58座交通量調查站點也是TOCC數據的提供者,流量、車型、車速均一目了然。從公交、軌道交通,引入的是客流數據;在水上,客運碼頭的客流數據、船舶的定位數據、交通船閘的開放數據等也都接入了TOCC。此外,TOCC還與公安、旅游、環保、氣象、市容市政等部門的數據對接,并融入了高德地圖等第三方數據。
姚俊介紹,全方位的交通大數據,其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為監管決策提供參考,公路、鐵路、城市客運、蘇州境內高速、水上交通等各類動態數據與蘇州交通應急指揮電子圖疊加,可實時呈現蘇州水陸交通運行態勢,為分析研判提供依據,同時發現情況可第一時間開展應急處置等。其二是對公眾發布相關報告,例如節日出行提示、流量、堵點預測等。
TOCC周報的一大內容,便是統計分析蘇州交通路網運行情況,涉及交通量、車速、擁擠度、客貨車占比情況、收費站及進出省界通道的車流量、G204流量等。對反復觀測到的擁擠路段,便可有針對性地加大巡查力度,制定長效管理措施,以消除安全隱患,提升出行體驗。
對2419輛非法營運車輛精準“畫像”
對內,TOCC將原公路、運管、海事等9個二級中心整合成一,實現扁平化的綜合指揮體系;對外,與公安、旅游、環保、氣象、市容市政等部門的數據對接,形成聯勤聯動機制。“通過信息技術和聯動機制的運用,將交通重大事件處置時間提高了近20%。”姚俊說。
在蘇州道路運輸“打非清零”行動中,大數據的強大功能得到了充分體現。
蘇州交通道路執法五大隊執法人員李百軍于2020年9月被派駐到蘇州公安交警指揮中心,他的主要任務是結合TOCC和公安交警指揮中心的相關數據,對“黑車”運行的重點時段、重點路段分析研判,將其運行軌跡規律傳遞給現場執法人員,從而精準布控,一舉查獲。
2020年9月21日下午,蘇州交通執法部門接到上級通知,交通運輸部暗訪對象“豫LE9219”黃牌大客車將于當日從河南進入江蘇,經高速途經蘇州高新區、常熟市、吳中區。雖然該車拔掉GPS逃避查處,但在高速公路龍門架通行數據和公安卡口監控數據面前,該車無處遁逃,行駛動態被實時掌握。當天20時許,該車駛離高速公路進入蘇州后,便被蘇州交通執法人員和公安交警成功攔截,從發現到查獲歷時3個小時。經查,該車從河南汝州組織客源分別送往張家港、常熟等地,涉嫌違規經營,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如果沒有大數據,可能一個星期都查不到,因為無法獲知車輛幾點到蘇州、哪個口子下、走哪條路。”李百軍說。
大數據的應用,也為區域間聯合執法提供了強大助力。在前期對大數據進行精心研判的基礎上,2021年2月20日,蘇州、無錫、常州、上海、浙江五地交通執法部門聯合組織開展節后春運返程聯合執法專項行動,當天在蘇州地區查獲各類違章50起。
不僅如此,在大數據賦能下,蘇州交通執法模式悄然改變。首先是傳統的路檢路查向源頭執法轉變。李百軍介紹,原先的路檢路查是“撒網式”的抽查,查不查得到要碰運氣,現在通過大數據,可以對重點車輛進行精準“畫像”,不僅可以得知車型,還能直接聯絡到車屬單位,從源頭上防范。其次是隨機、被動式執法向智能化、精準查處轉變。由于非法營運車輛數量眾多、沒有固定的時間、路線,依靠日常檢查和專項整治查處這些車輛,無異于大海撈針,而“大數據+智能化”便可精準研判出相關車輛的軌跡規律,一打一個準。
從2020年8月蘇州啟動非法營運智能整治系統試點工作至今,蘇州交通執法支隊已對2213輛嫌疑非法營運客車和206輛嫌疑非法營運?;愤\輸車進行核查,查處非法營運客車100多輛、其他違規營運客車800輛,有力維護了道路運輸市場秩序。
“人口遷徙指數”預判假日客流
TOCC大數據應用分析的內容仍在不斷拓展。受疫情防控影響,2021年春節期間的交通出行有些特殊,在相關分析報告中,TOCC增加了“人口遷徙指數”這一專項分析。TOCC道路監測科工作人員余婷介紹,該項數據是由對春節期間進出蘇州市的車輛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而來,包括來源城市、目的地城市前五位等數據,可為疫情防控提供準確判斷。
這一數據對蘇州城市社會經濟發展也有著重要作用。余婷說,例如在發展城市夜經濟中,可以針對流入地客源的特點定制服務和消費套餐等,而在人力資源招聘中,也可有針對性地為來蘇就業者提供幫助,包括開通定制班車、線路,到具體城市定點招聘等等。
事實上,每逢節假日,TOCC會向蘇州市假日專班提供客運大巴發送與抵達數據,有時也會提供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相關車輛信息數據。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財務處副處長施蓓蕾告訴記者,客運大巴發送與抵達數據可以跟景區景點客流數據相印證,作為測算城市旅游接待量的一個參考。如果有數據可對車輛來源地作進一步分析,還可以幫助判斷蘇州旅游的客源地市場。
在應急處置方面,TOCC的大數據也起著重要作用。2月12日11時30分許,TOCC接到信息,上方山森林動物世界(蘇州市動物園)預約已滿,為避免市民游客盲目涌來,當即聯手蘇州軌道交通相關部門,通過蘇州軌道交通相關線網站點的顯示屏、官方微博、微信、蘇e行App等線上線下協同發布提示,提醒乘客入園前提前預約,未預約先勿前往,有效緩解了擁堵情況,提升了游客的游覽舒適度。
“一圖一庫”搞定所有交通應急處置
目前,TOCC已完成運行監測系統一期項目建設,實現了對“兩客一危”、出租車、公交車、軌道交通、有軌電車等運行數據的實時監管,可及時掌握城市公共交通運行狀態;對當前運行的公交、出租、道路運輸車輛等浮動車數據進行采集,在電子地圖中將各類匯集數據進行標注,形成全市交通實時運行狀態圖;對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水上交通的通行數據進行實時監測,遇路堵及重特大交通事故,及時錄入系統,實現全過程動態追蹤。而各類數據組合疊加開發出的夜經濟熱力圖、交通事件監測圖、節假日運行情況分析圖、全市路網運行分析圖等,則可掌握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交通+”,即蘇州交通運輸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各類互動關系。
不過,在姚俊看來,隨著蘇州智慧交通建設加快步伐,目前的TOCC大數據系統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尚有很大的完善空間。“現在還是各歸各,路有路的、車有車的、水上有水上的圖。”他說。目前的大數據還是基于不同的數據采集系統,要通過人工操作篩選獲取所需數據統計分析。
不僅如此,目前在交通應急事件的發現處置中仍需要用到3張圖。姚俊舉了一個例子:工作人員通過視頻監控系統發現突發事件后,需要在另一個系統即市管高速一體化監管系統查看應急資源,包括車輛、人員等,進行應急處置填報、調度車輛人員并追蹤處置全過程,最后通過交通運輸服務微平臺對外發布應急處置情況、高速收費站交通管制通知等,對公眾出行進行提醒。
對此,蘇州交通應急指揮大平臺建設已提上日程,下一步將開展集成系統建設,實現一個系統可調用多種數據。簡單來說,就是整合蘇州交通監測、分析、服務、熱線、指揮等各項數據及功能,形成“一圖一庫”,即一張指揮圖、一個數據庫就能完成所有交通應急處置操作。姚俊介紹,按計劃,2021年底前將搭建起蘇州交通應急指揮大平臺的基本框架,接下來逐年完善,屆時蘇州交通“大腦”將更加強大。“上述事件只要在一個系統上就能完成應急處置全過程的操作,流程更加直觀便捷,數據分析更為全面準確,應急指揮更為精準高效。”姚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