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5xpm9"></pre><acronym id="5xpm9"></acronym>
    <acronym id="5xpm9"><strong id="5xpm9"></strong></acronym>
    引力播 家在蘇州 微博 微信
    首頁 要聞 民生 社會 理論 時評 文體 教育 旅游 圖聞 專題 工業園區

    憑什么能發布72項國際標準?

    ——蘇州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標準化報告”

    “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這句業內流行多年的話,充分闡明了標準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重要性。實際上,從日常生活用品到優質的服務規范,標準幾乎滲透進了生活的每個領域。正因為標準的重要性,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標準化的合作和交流,重視應用標準來開展國際間的產能合作、技術交流以及經貿往來。

    近年來,我市通過新興產業標準化(蘇州)協作平臺、城市綜合服務標準化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在提升標準化的戰略地位、擴大“蘇州標準”的影響、拓展標準化的工作領域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近日,記者采訪了蘇州多家企業和標準化專家,探究“蘇州標準”如何才能闖出一條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蘇州路徑”。

    蘇州標準1

    順天時

    占領行業前沿 補齊技術短板

    隨著5G技術的普及,相關技術標準成為了企業競爭的“必爭之地”。“傳統行業在新技術標準上能有突破很不容易。”位于吳江區的通鼎互聯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陳斌說,就在今年,通鼎主導修訂的同軸通信電纜相關國際標準正式發布,該標準就像為信息高速公路夯實了地基,為5G場景下數據的高速傳輸提供物理支撐。“5G領域的標準全球都在搶,想要突圍必須從自身尋找突破口,專挑別人做不到的去做。”陳斌說。

    通鼎通過加大研發投入、真金白銀鼓勵創新,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處在領先地位。今年5月,通鼎自主研發的新型5G漏纜,幫助杭州地鐵6號線一期成為全國首條在站廳站臺及隧道區間同步開通3家運營商5G商用信號的地鐵線路。“在通訊線纜這樣的傳統行業中,新技術代表著未來的趨勢,順應時代的發展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陳斌說。

    “狹路相逢勇者勝”,像通鼎這樣的勇者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在專業領域爭得了話語權。然而,還有一些領域,關鍵技術長期由國外把控,我國的企業長期受到打壓。例如在制造飛機發動機等高端制造領域,“中國制造”的身影并不常見。

    “我國正處在發展階段,部分技術因為不夠領先,很多地方被‘卡脖子’。”位于吳中區的蘇州振吳電爐有限公司負責人馬永慶說,振吳參與制定了“電熱和電磁處理裝置——感應透熱裝置的試驗方法”國際標準,掌握該項技術的話語權,可以幫助我國打破特殊合金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助力實現高端制造設備的國產化。

    特殊合金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飛機發動機等領域。“近年來,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處處受到限制,某種程度上倒逼我們要努力追趕,而且必須有所超越。”馬永慶說,通過多年的潛心研究,振吳出品的高端制造裝備已在行業中站穩腳跟,面對歐美企業的激烈競爭,該公司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已超過35%,行業國際排名躋身前三位。

    誰制定標準,誰就擁有話語權;誰掌握標準,誰就占領制高點。為幫助企業了解自身位置,在激烈的競爭中找準方向,蘇州市僅2019年就舉辦了127場各類論壇、專題會議、培訓等標準化公益活動,近3000家企業和超過7000人次積極參與,有效加強了蘇州與國內外重要標準化載體的溝通合作與交流,有力推動了蘇州企業主導的多項重點領域標準化項目。2020年3月,蘇州市委辦、市政府辦印發《關于開放再出發的若干政策意見》系列實施細則。其中,《蘇州市標準化資助實施細則》提出,對于參與標準制修訂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將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資助。

    蘇州標準2

    借地利

    針尖上下功夫 服務中立標桿

    我國不少傳統行業在亞洲獨樹一幟,在全球范圍也是獨占鰲頭。然而,隨著全球化不斷加速,部分行業的“看家本領”被別人“盯上了”。

    位于蘇州高新區的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中醫針灸器械的醫療器械企業。早在清代,“北有同仁堂,南有華二房”,說的就是這家企業的前身華二房琢針店。如今,拳頭產品“華佗牌”針灸針已暢銷海內外。2007年,當韓國準備搶先籌備針灸針國際標準起草時,“華佗牌”決定代表國家“迎戰”。“我們的‘國粹’,可不能讓別人來立規矩。”該企業副總經理徐愛民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歷時6年,經歷與韓國、日本、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十多個國家的頂尖專家數輪“商討”,我國主持制定的全球第一個傳統醫藥領域ISO國際標準最終獲得通過。“起草國際標準,不僅僅是為了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它的意義已經上升到讓傳統醫學走向世界的高度。”徐愛民說,從這一根小小的針灸針出發,企業產品現已覆蓋針灸器械類、電子針療器械類、家用醫療保健器械類、外科手術器械類四大領域。目前,該企業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銷售和服務網絡。

    立足本地守住立業之本,是老字號的生存之道,新興企業亦是如此。就在一個月前,因獲得2018年江蘇省質量獎,位于蘇州大學的東吳物業獲得了100萬元的獎勵,這離不開標準化對企業質量提升的關鍵作用。

    “我們的主要服務對象為本地高等院校、高檔寫字樓、高端商業、金融機構、產業園,這些地方對物業服務質量要求較高。”東吳物業副總許磊介紹,在以前,每個人的服務水平都是不同的,現在隨著信息化水平的迅猛發展,東吳物業的管理已經從“人管”變成了“標準管”。東吳物業在日常管理中上線了品質管理系統,實現各崗位工作任務自動派發與監管,與此同時,將公司服務流程、可視化標準固化植入系統,實現基礎服務標準快速復制化,保證服務高標準、高品質。許磊說,東吳物業作為蘇州本土企業,將無形的服務用可視化的標準化管理規范起來,不斷追求“蘇式服務”的質量提升,已經得到了市場的普遍認可,業務范圍已經拓展至部分一線城市。“信息化+標準化讓每個員工的服務‘不走樣’,高質量的服務是企業發展的根本。”許磊說,目前,一項由東吳物業主導編寫的國際標準已獲ISO/TC267批準立項。

    企業在競爭中要領先,高標準是一個“錦囊”。按照蘇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蘇州制造”向“蘇州質造”轉變的決策部署,我市引導區域和相關組織科學有效地開展質量提升活動。今年,蘇州市市場監管局發布了全國首個以質量提升工作評價為內容的蘇州市地方標準《質量提升評價指標》。該標準以區域、組織在開展質量提升活動時需要關注的內容為重點,為質量提升的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定提供依據。目前,4項國家級標準化試點和20項省級標準化試點分別通過驗收。

    蘇州標準3

    求人和

    行業人才抱團 綜合素質提升

    標準化工作離不開高素質人才,從標準立項、編制、協商、通過,到最終推動標準的轉化應用,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標準化人才的支撐。“我其實已經是公司里第四代搞標準化的人了。”對于“標準化人才”這個稱呼,黨鵬樂笑稱自己只是初出茅廬。作為維信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標準研究員,黨鵬樂擔任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子顯示設備及其相關組件標準(IEC/TC110)專家。由該企業主導制定的柔性顯示國際標準,對于我國從顯示大國向顯示強國邁進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工程師出身的黨鵬樂邊研發邊從事標準化工作,不斷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再將經驗轉化成標準規范。“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標準并不難。但是要將標準推廣到行業內形成規范,要求就非常高。”黨鵬樂說,一流企業做標準,在維信諾所在的昆山光電產業園里,這樣的“共識”已經升級為“共同行動”。近日,由產業園內的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昆山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與制定的柔性顯示器件國家標準已發布,并將于今年11月1日實施。據了解,產業園內共有54家企業,累計主導及參與制定國際標準4項、國家標準17項、行業標準3項、團體標準1項。

    “不可回避的是,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標準化人才,從數量和素質上還都存在著差距。”蘇州首位國際標準化技術組織/分技術委員會(ISO/TC38/SC1)主席、蘇州大學教授關晉平說,標準化工作本身技術含量非常高,包括制定標準、組織實施標準以及后期對標準的制定實施進行監督。標準化工作需要的是綜合素質人才,既要具有本行業的專業性,又要對標準體系和工作規則精通,如果從事國際標準化工作,對人才的語言和溝通能力也要有相應的要求。“現有企業的標準化工作人員,多數是半路出家,標準化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均有不足,缺乏系統的培養機制,這樣會影響到標準化工作的開展。”關晉平說,要實現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一方面需要積極引導企業,調動企業標準化工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就是培育一批高層次標準化專家隊伍,服務企業的同時幫助企業培養更多標準化人才。

    近年來,為幫助企業打通各類渠道,蘇州積極搭建新興產業標準化(蘇州)協作平臺,推進重點領域標準化項目,集聚國內外最先進的標準化技術和專家資源服務蘇州產業發展,相關部門聯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電氣和電子學會(IEEE)、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國內外權威標準化技術組織,每年在蘇州舉辦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機器人、半導體、集成電路、納米技術、機械安全等領域的標準化會議和活動,吸引來自國內外產業和標準化領域的權威技術專家把脈蘇州發展,構建“以平臺為載體、標準為紐帶、創新技術為核心、關鍵標準項目為導向”的良性循環,形成了多項由蘇州企業主導或參與的重要標準項目。蘇州企業參與標準化工作的意識顯著提高,極大提升了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化項目的能力和水平,蘇州企業的標準話語權和核心競爭力日益增強。

    記者手記

    “蘇州標準”未來可期

    標準就像規矩,有資格立規矩的企業,往往都是頭部企業。這些企業不僅產品質量過關、自身的品牌響亮,更關鍵的是,他們牽頭立的規矩,行業內通用。近年來,我市通過構建協作平臺等創新舉措,在提升標準化戰略地位、擴大“蘇州標準”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今年,我市標準化工作捷報頻傳:蘇州企業主導制定的兩項5G通信領域國際標準發布;吳江網格式智慧管理標準化項目被列為國家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全國首個中德在“標準化+職業教育”領域的標準化合作成果《雙元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指南》蘇州市地方標準正式發布;老有所養標準化項目獲批成為首批國家級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我市專家王士濤當選IEC太陽能光伏領域國際標準化工作組召集人……

    成績源自近年來我市標準化工作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全市已發布各類國際標準72項,共有2312家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6250項,獲得國家“標準創新貢獻獎”15項、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范39項,省級標準化試點示范171項,有國際標準化技術組織8個、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12個、國際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注冊專家60名。

    當前,企業正面臨世界貿易體系、國際分工格局以及勞動力、土地等要素供給的重大變化。在機遇與挑戰面前,蘇州企業要躋身“強手如林”的世界舞臺并非易事。“蘇州標準”正在本地高質量發展中起到日益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未來,“蘇州標準”將助力我市各行業贏得更多話語權,唱響“蘇州好聲音”。

      掃碼關注“深度118”

    掃碼關注“深度118”

    (選題策劃 王芬蘭 高巖 稿件執行 趙晨民)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宋式點茶
    快樂健身
    愛美之心
    觀展學史
    逛小鎮 品文化
    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