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即將在蘇州啟幕,我市將有多個節目參演,涉及人數近300人。這項全國最高規格的中小學生藝術盛會選擇蘇州,是對蘇州藝術教育長期以來取得的豐碩成果的肯定——
蘇派“六藝”讓每一個孩子幸福成長
“六藝”,在蘇州有N種表現方式。傳統的“六藝”出自《周禮·保氏》,“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指的是“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能。
進入新世紀,北京大學有關研究機構歷經6年時間,著眼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熏陶和身心修養,形成了漢字太極、吟誦、茶道、香道、花道、古琴“新六藝”,讓廣大學生和青年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在蘇州,“六藝”還可以是一所學校——蘇州市第六中學。早在2009年,經江蘇省教育廳批準,蘇州市第六中學更名為江蘇省蘇州藝術高級中學校。但蘇州人仍習慣于稱其為“蘇州六中”。
最近,“六藝”這個稱謂更多的是指即將在蘇州啟幕的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以下簡稱“六藝”)。這項全國最高規格的中小學生藝術盛會,由教育部主辦,每三年舉辦一次。前五屆分別在北京、深圳、上海、廈門和青島舉辦。“六藝”選擇蘇州,是這項活動首次落戶地級市,是對蘇州藝術教育長期以來取得的豐碩成果的肯定。
此次,蘇州有多個節目參演“六藝”,涉及人數近300人。
直擊·排練現場
3月26日傍晚,記者走進蘇州六中玉蘭堂,38名高中生正在練習用吳方言進行無伴奏合唱。
他們排練的是“六藝”開幕晚會節目《人面桃花》和《賣湯圓》。
這兩個節目曾獲江蘇省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藝術表演類)特等獎,名列中學甲組總分第一。
無伴奏合唱是合唱中難度最大的,學生不能依賴樂器,必須以自己的發音和同伴的音準為參照相互磨合,既考驗個人功力又要求團隊配合。
指導老師王淼讓學生分聲部排練,對各聲部一一進行指導和調整。學生們憑著對音樂的執著和熱愛,一直堅持練習。其中,《人面桃花》特別出彩,除了學生們有扎實的聲樂功底,吳語也加分許多。著名指揮家王鐵龍創作的《人面桃花》,靈感本就源自江南水鄉的評彈,吳語區的學生們自然更能體現出那份軟糯。
同一時刻,蘇州古城西側。
蘇州市立達中學的28名女生正在琢磨舞蹈姿勢。她們的原創群舞《多彩課堂》從全國261個節目中脫穎而出,將獻演“六藝”閉幕晚會。這個節目十分扣合“六藝”的主題“陽光下成長”,整個舞蹈元素非常豐富,將文化、藝術、體育等學科與鈴聲、教室、操場等校園符號融為一體。
《多彩課堂》從誕生到成熟,歷經了3年多時間。參演學生大多沒有學習舞蹈的相關經歷,多是從舞蹈基本功練起。“劈叉、抬腿時喊疼、掉淚都是常有的事,有的因為堅持練習還落下了傷。”舞蹈指導老師潘婷十分感慨。就這樣,這群女生一直保持每天練習1到1.5小時,希望在全國舞臺上展現蘇州學生的精神風貌。
藝術教育·蘇州行動
多年來,蘇州在推進高水平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堅持把藝術教育作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來抓,制訂了蘇州市“青少年藝術教育行動計劃”,確立了“讓每一位學生享受藝術之美”的教育理念,大力提升藝術教育內涵,促進藝術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學生·享受藝術之美
20多類近1000種教材
地方特色課程百花齊放
蘇州市“青少年藝術教育行動計劃”自2015年開始實施,要求各所中小學“開齊、開足、上好”藝術課程。目前全市學校藝術課程開課率、藝術活動參與率均達到了100%。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市確立“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場地,是提升教學質量的主陣地”的教育管理理念,堅持以深化藝術教育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為促進藝術教育內涵發展夯實基礎。
我市各地各校還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創新發展,把昆曲、評彈、蘇繡、桃花塢木刻、白茆山歌等內容納入藝術課程,地方特色課程百花齊放。
全市共有687個美育校本課程、20多類近1000種美育校本教材,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課程實踐模式。目前全市共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3所,省、市級以上藝術特色學校211所,占比達43%。
師資·共同體+校外專家
藝術學科評估進中考
借力數字化打造“蘇州模式”
多年來我市持續優化教師隊伍,重點補充中小學音樂、美術等緊缺學科教師。目前全市有專職藝術教師4330名,其中音樂教師2262名,美術教師2068名,班師比9.76。其中,藝術類省特級教師4名,市名教師6名,市學科帶頭人40余名。“為使名師效應更好發揮作用,我們還相繼建立了市名教師名校長例會、名師工作室和名師共同體等,助推美育教師整體進步。”主抓體衛藝教育工作多年的市教育局副局長李靜娟介紹說。
2013年,《市政府關于加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出臺,建立起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的聘用校外專家經費投入機制。舉辦“藝術名家進校園”等活動,逐步建立專家資源庫,充分發揮專家的引領、示范作用;依托蘇州教育開放度高的優勢,結合課題研究,聯合國內外專業院校、文化藝術團體和機構開展學校美育教研科研活動,幫助藝術教師提升教科研能力……各種舉措充分整合了人才資源,拓寬了用人渠道,打造了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勝任教學、熱愛教育的校外體藝專家隊伍。
蘇州的學生美育評價體系也頗具特色。2005年,藝術學科被納入中考考查科目,對初三學生進行音樂、美術學科水平測試,以分等級的形式開展量化評估,并作為高中段學校錄取時的依據。此項工作已堅持10余年。
2015年,蘇州被教育部列為全國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實驗區,在全國率先落實教育部《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2016年起,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結果被納入蘇州市(區)政府教育目標責任履行情況考核。“如今,我們正在嘗試通過建設數字化評價平臺,構建藝術學科‘過程性+終結性’的全場景數據采集,打造蘇州特有的藝術素質測評模式。”市教育局局長張曙說。
成果·走向更廣闊舞臺
每年組織各類比賽
多個團隊“走出去”
多年來,我市指導各地各校積極開展藝術社團、藝術展示、藝術展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搭建多層次、多維度藝術教育空間,滿足每一位學生藝術教育和發展的需要。蘇州每年積極組織青少年書法大賽、市合唱比賽、校園舞比賽、健美操比賽、高中學生“三獨”(獨唱、獨奏、獨舞)等比賽,為廣大青少年展示藝術成果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近三年來,全市有200多個合唱、童謠、舞蹈等藝術節目在全省、全國比賽中獲得金獎或一等獎;1000多幅書畫作品在全省、全國乃至國際比賽中獲得金獎或特等獎;20多個藝術團隊分別出訪韓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受到普遍好評。
在江蘇省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蘇州拿下4個特等獎第一名,成績位居全省第一。從這次省賽中脫穎而出的優秀節目將代表江蘇參加“六藝”展演活動。
優秀代表·風采錄
蘇州中學管弦樂團
教師和專家提供指導
學生進行自我管理
2018年12月28日,江蘇省蘇州中學來秀坊劇場內,由40名學生組成的管弦樂團,正用一場新年音樂會迎接2019年。
學生們統一身著黑色禮服,大紅色長圍巾搭在肩上,臺風優雅。管弦樂合奏《第二圓舞曲》、鋼琴獨奏《Erocia》、小提琴和中提琴二重奏《帕薩卡利亞》,優美的旋律讓觀眾陶醉其中。
蘇州中學從2012年開始逐步組建管弦樂團,如今樂團已擁有成員數十人。“我們音樂教研組和外聘專家提供指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蘇州中學音樂教研組組長樊靜介紹說。
春晚上的紅裙小舞者
代表蘇州少年
登上全國最大舞臺
2019年2月4日,除夕夜,央視春晚歌舞節目《我奮斗 我幸?!穫鬟f出滿滿的正能量。在成龍、陳偉霆和鄧倫身前有一群美麗的紅裙小舞者,其中一人來自蘇州,她就是蘇州市平江實驗學校五年級的孫妤萱。
孫妤萱兩歲半開始學習舞蹈,芭蕾、爵士等舞種均有涉獵,尤擅中國舞。2018年下半年,春晚節目籌備組來蘇物色舞蹈小演員,孫妤萱因扎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舞臺表現力贏得了參加春晚表演的機會。2019年1月19日,11歲的孫妤萱完成期末考試后,便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車。一到北京,孫妤萱就進入節目組,開始了艱苦的封閉式訓練。每天,除了睡覺,孫妤萱和團隊都在演播大廳內,排練好自己的節目后還要進行整臺晚會的彩排,常常練到凌晨。“一想到能代表蘇州少年登上全國最大的舞臺,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孫妤萱說。
南環實驗中學蜂巢劇社
成立不到兩年
演進央視中學生頻道
2019年3月,中央電視臺中學生頻道《藝路有你》欄目播放了蘇州市南環實驗中學蜂巢劇社編排并表演的戲劇《威尼斯商人》,孩子們的表現還獲得了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許同均的點贊。
戲劇教育并非南環實驗中學的傳統強項。南環實驗中學由原南環中學和原二十六中學兩校合并而成,而原二十六中學是省藝術特色學校,藝術教育特色比較成熟。蜂巢劇社成立不到兩年,劇社的指導老師是文化課學科教師,并非藝術專業科班出身,劇社成員們之前也沒有任何戲劇學習的基礎。語言、形體、燈光、音效,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從頭學起,推動著劇社不斷成長。
2017年7月,剛成立不久的蜂巢劇社應邀參加江蘇書展閉幕演出;2018年10月,蜂巢劇社的師生們參加了“蘇州市中小學生優秀社團評選初中組復賽”,并斬獲當年度“蘇州市十佳社團”“蘇州市陽光團隊”榮譽稱號。
課程·時間表
2018年全市中小學生藝術課程“開齊、開足、上好”,開課率達到100%;
2018年,符合條件的中小學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和優質課評比參與率達98%以上;
2019年完善構建評彈、昆曲、木刻年畫、刺繡、書畫等20多類校本課程體系;
2019年校、區、市級藝術課公開展示率達50%以上;
2019年全市學校藝術社團總數達3000余個,學生參與率達100%;
2020年相繼建立100余種藝術教育資源,學校設立藝術特色教育項目總數達600余個;
2020年中小學藝術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率達100%;
2020年省、市級藝術教育特色學校達60%以上,充分發揮特色學校在地區的輻射作用。
□選題策劃:張利剛 高巖 稿件執行:袁藝